脑积水的原因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人物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朱铭他
TUhjnbcbe - 2022/6/1 12:43:00

名医名片

朱铭:主任医师,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从事神经外科专业20余年。医院、医院进修学习。在颅脑创伤、脑血管意外、高血压脑溢血、脑肿瘤、脊髓肿瘤等方面有丰富临床经验。


  他来自医生世家,从小受到医学的耳濡目染,长大后便走进了医学的殿堂;他祖籍福建山区,从大山深处走来,性情真挚淳朴,医德高尚。从山城三明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他只为看到更加广阔的一片天。他就是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朱铭。

 

住医院家属大院 从小就想当医生


  朱铭的母亲是妇产科医生,父亲是老师。医院的家属大院里,很自然地,朱铭的童年医院的记忆。


  放学后,医院找妈妈。身为妇产科医生的妈妈工作忙碌,接待病人、会诊、同事间讨论业务问题……朱铭都时常跟在旁边,慢慢地,他认识了不少医生,对很多别人听起来拗口的医学术语耳熟能详,甚至学到了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不仅如此,朱铭小的时候很调皮,经常因磕破手脚被带去处理伤口、换药,而这些医疗操作程序,他很快也烂熟于心。


  每年春节,医院的职工及家属都会凑在一起过,大家有说有笑,一起吃包子,互相祝福新年,这对朱铭来说更是温馨美好的回忆。在朱铭生活的家属大院里,有很多和他年龄相仿的医生子弟,他们聚在一起的时候,谈论的话题时常是和医疗相关的。在这个氛围里长大的朱铭,也逐渐坚定了从医的决心。


  进入高中后,朱铭开始发奋学习,成绩相当不错。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他没有一点犹豫,三个志愿全部填报医学类,最后顺利考入了福建医科大学,学习临床专业。

奋发向上成为业务骨干


  年大学毕业后,朱铭被医院。为了能快速掌握知识与技能,朱铭下班回到宿舍后还把笔记翻出来查看。


  朱铭的刻苦努力赢得科室主任和上级的认可。年,科室主任就将独立手术的机会交给他。那年的一天,一位70多岁的老人因车祸脑部出血,医院抢救时已经危在旦夕,必须立即进行手术抢救治疗。这是朱铭独立主刀的第一例手术。由于之前的积累,朱铭老练而成熟,几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


  轮转结束后,朱铭决定从事神经外科专业。为了提升技术,医院进修。


  上世纪90年代初,神经外科领域在中国刚刚起步,属于新兴学科。在这样的状况下,朱铭没有退却。他凭着自己的优势和经验,和老主任一起拼搏,仅仅过了4年时间,医院的神经外科就粗具规模,医疗技术水平已经走在全地区前列。当时科室的病床总是住得满满的,一个个病患在他的抢救治疗下,康复离院。在这个过程中,朱铭的医学事业又有了一个跨越,从年轻医生成长为业务骨干,领导、同事、病人都看好他。

患者从三明跟到厦门


  随着年龄增长,朱铭也和很多患者建立了良好的互动,这些患者,有些成了他的“粉丝”,有些则成为了他的朋友。


  在三明宁化县,一名十几岁的小女孩经常头疼、头晕,没办法读书上课,还影响到了正常生活。家人听说朱铭技术好,指定要找朱铭。朱铭为小女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检查,最后确诊为脑炎导致的脑积水。在进行了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小女孩的头疼、头晕等症状都消失了,又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


  多年来,患者一家对朱铭仍然感怀在心:“是他卸下了我们全家人心里重重的包袱……”至今,那个女孩还记得他,辗转通过熟人转达对他的问候和感谢。


  朱铭的医术以及他对患者负责任的态度,让很多患者愿意追随他的脚步。后来朱铭离开三明到厦门后,许多病人也跟随而至。

亲力亲为当“救火队长”


  年,朱铭感觉到自己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医院正在招聘,他就来到了厦门。


  刚到厦门时,朱铭在厦门市二院神经外科工作。当时二院神经外科也处在刚起步阶段,科室只有三四个医生,朱铭又一次发挥自己的本领,协助科室主任探寻学科发展壮大之路。“神经外科的病人术后变化大,需要经常盯着,科室就几杆枪,没有主任、普通医生之分,都要做救火队员。”那段时间,朱铭医院里,只为了能快速提高科室的实力。


  年,医院发展安排,医院。医院神经外科专科的发展重任再一次交到了朱主任手上。而这已经是朱铭第三次带一个几乎空白的科室成长。医院神经外科专业的医生只有3人,而作为神经外科的主任,朱铭事必躬亲,有加班的重任,他带头值班;有危重的病人,他顶在前头,为科室发展打下了基础。


  医院神经外科在年底搬入新大楼,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病人反映:医疗环境好多了,心情好了,心里也踏实。”朱铭告诉记者,神经外科的发展还有很大潜力,他希望接下来能把脑血管病治疗这块做大做强,造福市民。

来源:海西晨报

记者:曾昊然

编辑:张艺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物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朱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