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由重庆市建筑业协会主办的“施工信息化·建筑未来”公益讲座在南岸区举行,现场展出了多种产品:VR眼镜能体验施工工地可能发生的危险场景,增强工人安全意识;安全帽不仅有防护功能,而且能定位、记录工人行动轨迹,提醒工人注意危险……据了解,这些产品不仅智能,还都能应用在工地上,起到实际作用。
内置30多种危险场景VR帮工人加深安全意识
4月24日,记者来到位于南岸区万达广场一酒店的讲座现场,在讲座现场外的展厅看到,四周陈列着许多智能应用产品。一位参会者正戴着VR眼镜,体验虚拟场景。看到屏幕上的工地出现火情,他不由得后退了一下,并发出尖叫。这种沉浸式的代入感,让体验者大呼真实:“很逼真,仿佛身临其境,自己就置于危险之中。”
体验者所说的“危险”,是预先设定好的场景。产品方负责人谢刚告诉记者,这款体验产品名为BIM+VR虚拟安全体验馆系统,通过VR安全体验,真实还原工地伤害发生的各阶段工作场景,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我们设定了线路触电、电梯口坠落、违规吸烟火灾、挖掘机伤害等6大类30多种危险源场景,就是为了让用户得到更深刻的安全意识教育。”据了解,目前,该产品已在重庆一些施工工地得到应用。
中建三局约克郡项目安全总监谢永诚也告诉记者,为树立安全安全生产意识,施工工人在进入施工现场前都会接受安全教育,戴着VR眼镜在虚拟场景中感受危险发生过程,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课。
安全帽也能定位帮助提醒工人远离危险
另一展位前,也吸引了不少参会者围观。记者看到,大家围观的是一款黄色的安全帽,从外观看,它与传统的安全帽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它却是一款很有“内涵”的智能产品——内置了芯片。
谢刚介绍,这款智能安全帽同样来自他们公司。除了传统的防护功能,帽内内置的芯片能“待机”3年,工人只要戴上智能安全帽,从早上开工到下班,都可以被定位,而且还会产生行动轨迹,便于工地的人员管理。另外,它还能通过与另一设备“工地宝”相连,来传递、收集信息。“比如说,有一些工地宝设备安装在危险源附近,当戴着智能安全帽的施工工人靠近,芯片会将自身定位发送给工地宝,这样,工地宝就会发出警报,提醒工人注意安全规范行为、不要靠近危险源头。”
中建三局所负责的约克郡项目也给工人配发了智能安全帽,虽然远在参会现场,但谢永诚仍然可以通过手机端的智慧工地平台,实时查看员工的动态和分布,他进入平台员工管理系统,任意选择一位员工的数据查看,就看到工人廖发强的行动轨迹。轨迹显示,早上7点左右,廖发强从大门进入施工现场,随后来到塔吊区域,直到11点30分左右下班,才走出大门。“有了安全帽定位,你不仅可以看到他的工作运动轨迹,而且便于安排指挥。
还有这些智能产品同样发挥了实际作用
记者注意到,除了BIM+VR虚拟安全体验馆系统、智能安全帽,现场还有10多项智能应用产品。
比如智能物料验收系统,它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借助多个摄像头和红外对射,能采集精准的数据。记者采访发现,只要运送物料的车开上地磅系统,与之连接的显示平台就会自动生成起重量,而且不会因为人工问题产生偏差。以往,验收物料需要2-3人,现在,1人就可以搞定。“不仅可以防止厂商作弊,还能减少损失,而且可以节约人力成本。”产品方工作人员介绍。
现场展示区还出现了微型塔吊,记者注意到,微型塔吊一侧的臂架上方安装有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可以覆盖一个塔吊的作业区域,可以直观看到作业区域的画面,比人眼看更精准,甚至可以说是度无死角。”产品方介绍,塔吊内还安装有黑匣子,如果臂架超重超限,黑匣子会发出警报,以此来促成安全生产和作业人员安全意识。
千变科技带来的智能环境监测系统,可实现对现场PM2.5、PM10以及噪声的实时监控,数据实时传输至云平台,超过额定值,系统会实时预警,而且,还能与喷淋系统和雾炮机联动,超过额定值,喷淋与雾炮机自动启动。
“我们现场展出的10多种产品,都应用在了工地,可以说都起到了实际的作用。”谢刚说,公司一直在加大投入和研发智能产品以应用到施工工地,接下来,还会有3-50款产品陆续投入市场。
重庆晚报·慢新闻爆料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