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的原因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防微杜渐,做好事故预防2024年上半年
TUhjnbcbe - 2025/5/8 17:03:00

事故没有如果,只有血淋淋的结果

血的教训不能再用血来验证

生命的代价不能再用生命来支付

警钟长鸣,安全相伴

下面,小编带大家盘点一下

年上半年建筑施工领域

发生的典型安全生产事故,

以此警示,防微杜渐,做好事故预防!

1案例1

年1月31日8时许,辽宁省本溪市某高度公路项目二工区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外来夫妻二人私自居住在工地集装箱房内,因使用柴油暖风机取暖不当,房屋封闭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约万元。

2案例2

年2月1日11时30分左右,芜湖市镜湖区一在建小区在进行拆除混凝土浇筑管道作业时,发生一起高处坠落事故,造成1人死亡。

3案例3

年2月20日17时17分,辽宁省大连市某国际会展中心在进行拆除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一起结构坍塌事故,事故共造成4人死亡。

4案例4

年2月27日下午16:15左右,广州市荔湾区东漖北路号附近保利东漖N上地块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项目在土方开挖作业过程中出现塌方,致两名施工人员被困,经抢救无效,事故造成2名人员遇难。

5案例5

年3月1日8时20分左右,池州市高新区一原料仓库建设项目发生一起高处坠落事故,造成1人死亡,事故原因尚在调查之中。

6案例6

年3月18日21时30分,四川省安岳县石羊镇某在建高速公路项目一隧道发生1起坍塌事故,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3人重伤、1人轻伤。

7案例7

年3月31日,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某项目总承包工程(一标段)在进行电梯井钢梁及连接件安装过程中发生一起坍塌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为万元。

8案例8

年4月11日12时,重庆忠县官坝镇丰收社区一房屋预制板断裂,导致2人死亡、3人受伤。初步判断事故原因系二楼楼板临时堆积荷载过大,超过了预制板的承载力,导致楼板脆性断裂、掉落。

9案例9

年4月13日16时,国道G线新会会城至牛湾段改建工程第4标段,潭江特大桥北岸桥墩钢铁支模(架)发生倒塌,造成2人死亡、1人失联和1人轻伤。

10案例10

年5月6日11时10分,上海杨浦区某科技中心N1-01地块项目发生一起起重伤害事故,事故造成3名塔式起重机安拆工当场身亡。该项目1#塔式起重机进行拆除作业时,汽车吊大臂与塔式起重机发生碰撞,导致3名安拆工高空坠落至地下室B1楼板(坠落高度约40米)。

11案例11

年5月17日下午,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乡某茶厂施工现场,基坑发生土方坍塌,导致6人被困。事故发生后,西双版纳州启动应急预案,消防救援队伍立即出动46人12车赶赴现场处置。截至5月17日22时,被困人员已全部救出,确认3人死亡,另外3人生命体征平稳,医院救治。

12案例12

年6月4日15时38分,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某公路JX-1标互助北山特长隧道(在建)右洞突发塌方,事故造成3人死亡。

一桩桩痛心的事故,

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每一起安全事故的背后,

都是无数家庭的破灭,

每一次血的教训,

都是对安全责任血的警示。

事故已然发生,教训必须铭记!

上述几起事故中,发生次数最多的是坍塌事故,在建筑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如何避免坍塌、起重伤害、高处坠落、中毒窒息等严重威胁施工现场人员生命安全事故反复发生呢?

1坍塌事故预防措施

(1)施工现场物料堆放应整齐稳固,严禁超高。模板、钢管、木方、砌块等堆放高度不应大于2m,钢筋堆放高度不应大于1.2m,堆积物应采取固定措施。

(2)建筑施工临时结构应遵循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并应进行安全技术分析,保证其在设计规定的使用工况下保持整体稳定性。

(3)楼板、屋面等结构物上堆放建筑材料、模板、小型施工机具或其他物料时,应控制堆放数量、重量,严禁超过原设计荷载,必要时可进行加固。

(4)在边坡、基坑、挖孔桩等地下作业过程中,土石方开挖和支护结构施工应采用信息施工法配合设计单位采用动态设计法,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方法及预防风险措施。

(5)施工现场应进行施工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规划,临时排水不得破坏挖填土方的边坡。

(6)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发生滑坡、坍塌的地段挖方时,应确定排水方案。

(7)场地周围出现地表水汇流、排泄或地下水管渗漏时,应采取有组织堵水、排水和疏水措施,并应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

(8)当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和桩孔时,应合理选用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并应编制降水专项施工方案。

(9)施工现场物料不宜堆置在基坑边缘、边坡坡顶、桩孔边,当需堆置时,堆置的重量和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10)各类施工机械距基坑边缘、边坡坡顶、桩孔边的距离,应根据设备重量、支护结构、土质情况按设计要求进行确定,且不宜小于1.5m。

(11)高度超过2m的竖向混凝土构件的钢筋绑扎过程中及绑扎完成后,在侧模安装完成前,应采取有效的侧向临时支撑措施。

(12)较厚大的筏板、楼板、屋面板等混凝土构件钢筋施工过程中,应设置固定钢筋的稳固的定位与支撑件,上层钢筋网上堆放物料严禁超载。

(13)各种安全防护棚上严禁堆放物料,使用期间棚顶严禁上人。

2起重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1)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起重机械司机、信号司索工应经专业机构培训,并应取得相应的特种作业人员从业资格,持证上岗。

(2)从事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活动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在其资质许可范围内承揽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超过一定规模的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其专项施工方案应组织专家论证。

(3)起重机械进场组装后应履行验收程序,填写安装验收表,并经责任人签字,在验收前应经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验合格。

(4)起重机械作业前,施工技术人员应向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操作人员应熟悉作业环境和施工条件。

(5)起重作业前应检查起重设备的钢丝绳及端部固接方式、滑轮、卷筒、吊钩、索具、卡环、绳环和地锚、缆风绳等,所有索具设备和零部件应符合安全要求。

(6)严禁随意调整或拆除限位装置和保护装置,严禁使用限制器和限位装置代替操纵机构。

(7)起重机械每3个月应进行一次超载试验,确保制动器性能应安全可靠。

(8)当多台起重机械在同一施工现场交叉作业时,应采取防撞的安全技术措施。

(9)吊装作业中未形成稳定体系的部分,必须采取临时固定措施。临时固定的构件,应在完成永久固定后方可解除临时固定措施。

(10)在风速达到9m/s及以上或大雨、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时,严禁进行起重机械的安装拆卸作业。在风速达到12m/s及以上或大雨、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露天的起重吊装作业。

(11)雨雪后进行吊装时,应清理积水、积雪,并应采取防护措施,作业前应先试吊。

3高处坠落事故预防措施

(1)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身体检查,对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贫血、癫痫病,以及其他不适宜高空作业的人,不能从事高空作业。

(2)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3)在作业前应充分了解作业内容、地点、时间和作业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安全措施。

(4)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穿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作业前要检查,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5)从事高空作业时,平台四周应设置防护栏杆、挡脚板,临边及洞口四周应设置防护栏杆、设置警示标志或采取覆盖措施,高处带压堵漏等特殊情况应设置逃生通道。

(6)在高空作业下面或附近如有煤气、煤尘或其它有害气体,必须采取排除或隔离措施,否则禁止施工。

(7)因作业需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作业审批人员同意,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

(8)高处作业严禁上下抛掷工具、材料和杂物等,所用材料应堆放平稳,并设安全警戒区,安排专人监护。

(9)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如果发现异常情况或感到不适,应及时发出信号,并迅速撤离现场。

(10)遇有五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应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

(11)暴风雪、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12)雨雪天过后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及防冻措施,凡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清除。

(13)作业场所光线不足时,应对作业环境设置足够的照明设施,确保作业需要的能见度。

4物体打击事故预防措施

(1)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培训,按要求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进入作业现场不得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2)交叉作业时,下层作业位置应处于上层作业的坠落半径之外,在坠落半径内时,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棚或其他隔离措施。

(3)脚手架平台作业层外侧应设置高度不小于mm的档脚版,架体作业层脚手板下应采用安全平网兜底,以下每隔10m应采用安全平网封闭。

(4)高处作业上下传递物件时禁止抛掷,使用起重机械运送时,下方作业人员必须远离危险区域。

(5)高处作业现场所有可能坠落的物件均应预先撤除或固定,所存物料应堆放平稳,随身作业工具应装入工具袋,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清扫于净。

(6)作业人员传递物件应明示接稳信号,用力适当,不得抛掷。

(7)拆除或拆卸作业时,下方不得有其他人员;不得上下同时拆除。

(8)物件拆除后,临时堆放处离堆放结构边沿不应小于1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楼层边口、通道口、脚手架边缘等处,不得堆放任何拆下物件。

(9)拆除或拆卸作业下方不得有其他人员;不得上下同时拆除。

(10)拆除或拆卸作业应设置警戒区域,并应由专人负责监护警戒。

(11)拆除工程中,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构配件应向下传递或用绳递下,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散碎材料应采用溜槽顺槽溜下。

(12)施工现场人员不应在起重机覆盖范围内和有可能坠物的的地方逗留、休息。

1
查看完整版本: 防微杜渐,做好事故预防2024年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