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的原因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对待问题的态度真实反应了工作责任心的层次
TUhjnbcbe - 2024/9/10 16:28:00

对待问题的态度真实反应了工作责任心的层次

不论做什么工作,比如生产工作、质量工作、销售工作、安全工作、技术工作、设备工作……,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若不出现问题是不可能的,毕竟人不是完人,任谁都不敢下此保证,因为问题是否发生取决于每个人的工作状态,每个人的工作状态又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自身的因素和外界的因素,比如:

—个人情绪与精力,决定了每个人在不同时间段的工作状态;

—设备设施因素,设备设施的性能稳定性不仅会直接影响操作人的心情,更会直接导致问题的发生;

—规章制度因素;

—作业环境因素;

—他人的因素;

所以说,工作中出现问题,纯属正常,无可厚非,关键是对待问题的心态(态度),比如:

—听之任之,抱着无所谓躺平的态度;

—及时改正,但不追究原因和责任或追究原因与责任不彻底;

—不仅及时改正,还要进一步搞清楚具体的原因,以防再次发生;

—不仅及时改正,还会告知其他人,以确保其他人也能引以为戒;

—……。

所以,对待问题的态度(做法)充分体现了一个人的责任心的高低和所处的层次:

第一层:发现安全问题,告知责任人

安全检查只是为了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至于问题如何纠正、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彻底消除防止再发生……一律属于责任部门(人员)的事情,与问题发现者毫无关联。

比如:

A管理到现场检查,发现B员工没有佩戴安全帽,及时告知B“你没有按照要求佩戴安全帽”,然后走开了,至于B有没有听从并及时改正,A管理并不关心。

第二层:发现并及时制止责任人

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同时制止责任人的错误行为,防止责任人带着错误行为继续作业,有效避免了错误行为演变成安全事故。

比如:

A管理到现场检查,发现B员工没有佩戴安全帽,要求B员工立即停止手头作业,直至B员工戴上安全帽方允许其继续开展作业,否则将会采取强制制止措施,以彻底消除B员工的错误行为,有效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层:发现问题同时指导责任人扶正

不但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而且会按照规定的要求督促责任人纠正错误的行为,确保责任人知道作业行为的对错,以避免责任人再次出现违规违纪的行为。

比如:A管理到现场检查,发现B员工没有佩戴安全帽,要求B员工立即停止手头作业,看着B员工戴上安全帽,同时检查确认安全帽的佩戴是否规范正确,符合规定的要求后方允许其继续开展作业,防止B员工出现应付的行为,彻底消除B员工的侥幸心理。

第四层:追查问题原因,落实四不放过

发现问题,制止问题,扶正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自然也不能杜绝问题的再次出现,所以,必须要进一步深究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

—完全是责任人的因素还是现场管理的指挥错误?

—是制度或规程的缺失因素还是制度或规程规定不全面的因素?

—是人员的培训原因还是作业前的现场指导不到位原因?

—是现场的提示标识因素还是制度或规程配发不到位的因素?

不搞清楚问题发生的原因,必然也无法彻底从根上解决问题,查清原因,还要严格落实四不放过的原则:

—原因不清楚不放过

—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

—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相关人员不教育不放过

比如:A管理到现场检查,发现B员工没有佩戴安全帽,要求B员工立即停止手头作业,看着B员工戴上安全帽,同时检查确认安全帽的佩戴是否规范正确,符合规定的要求后方允许其继续开展作业,随后会思考:

—B员工为什么没有戴安全帽直接作业?

—B员工不知道的缘故?哪为什么他不知道?

—B员工是新入职的人员,没有经过培训直接上岗作业

—公司不是有规定“新入职的人员不都是经过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吗,B员工怎么会没有被培训?

—这次招聘人数太少了,就招了B员工一个人

—难道招一个人就不用培训直接上岗作业吗?

—因为就招了一个人,举行培训,不划算,成本也太高了,所以没有经过培训

—针对这样零星招人的情况,怎么防止出现这样的情况?—公司的文件没有具体要求说明呀

—要求责任部门修正完善具体的文件,明确做出规定

第五层:跟踪督促整改措施巩固强化

问题得到了整改,但不代表在后续的工作中就不会再出现,必须将有效的整改措施纳入制度或规程或标准中,让有效的整改措施真正成为作业人员开展工作的依据,否则就会出现今天知道了,但制度或规程或标准没有同步更新或补充,明天依然会按照老的制度、规程或标准操作,同样的或类似的错误行为就会再次出现。

比如:

—搞明白了是因为文件规定的不全面,所以导致出现了零星招工,没有经过培训直接上岗作业,决定修改文件

—文件是不是按照要求修改了?

—修改的内容是否说清楚了?

—新修订的文件是否重新发放到位了?

—与新修订的文件的相关部门、人员是否都清楚了修改的内容要求?

第六层:回头查整改措施落实是否养成习惯

有效的整改措施纳入制度、规程、标准,也不证明有效的整改措施就能成为作业人员的工作习惯,必须加以后续的监督督促,才能帮助作业人员逐步从错误的习惯中走出来,真正走上整改措施的轨道,所以,要想发现的问题彻底销声匿迹,就必须过一段时间回头看,以确认整改措施是否已成为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工作习惯行为,否则必须追究相关的责任。

往期部分内容,敬请您浏览阅读,谢谢!

1.合格班组长的八懂九会2.安全工作者必备的八种心态3.生产过程监督:六字闭环管理法4.错误整改了,问题未必真消除,为什么?5.现场检查九段位,你公司位于第几段位?6.领导去现场不能只是为了发现问题,更要做好这七件事7.质量巡查七不行为8.安全检查的十不应该行为9.猴子管理法则10.流程与制度的六点区别11.卓越管理者都是善于跟踪工作的人12.下属不愿找领导沟通的六种理由13.沟通的本质,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别人听懂了什么14.管理者的18种堕怠管理行为,请对照自查15.与领导沟通的5个技巧

君誉企业管理咨询—咨询●辅导●培训三位一体

业务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待问题的态度真实反应了工作责任心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