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6月3日13时33分,经过24小时的顺利试运行,由徐州送变电有限公司承建的无锡南(映月)千伏新建变电站正式投运,至此,该公司圆满完成千伏级别新建输变电工程任务首秀。
无锡南(映月)输变电工程是徐州送变电有限公司成立以来承建的第一个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项目,是无锡市区的第一个千伏新建智能站,是年疫情期间江苏省首座复工复产的千伏新建变电站,也是江苏电力年“迎峰度夏”最重要的超高压电力基建工程之一。该工程于年2月24日正式开工,工程总历时15个月。
无锡南(映月)千伏变电站全景区
无锡南(映月)千伏变电站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旺庄街道。工程全站总用地面积48亩,包括7栋单层结构房屋,总建筑面积m2,总投资近6.5亿元。本期新建2台兆伏安主变压器,远景4台,本期主变共配置2台60兆乏并联电容器和1台60兆乏并联电抗器。千伏本期架空出线4回,远景出线6回,至梅里变,为GIS设备,本期投运2回。千伏出线14回,分别为至扬名2回、红旗2回、荆华4回、海力士二期2回、高浪2回、张公桥2回,远景出线20回,为GIS设备,本期投运4回。35kV配电装置为AIS设备。
无锡南(映月)千伏变电站千伏GIS区域
无锡南(映月)千伏变电站,与梅里变(东)、惠泉变(西)以及斗山变(北)将共同构成无锡市区的电源基础,该站投运后能够有效控制短路电流,显著缓解锡澄电网、梅里片区电网千伏降压容量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推动无锡南部沿太湖地区的经济发展。该智能站投运后预计可向无锡地区增加年输送电量约亿千瓦时,减少标准煤消耗约.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万吨,对促进无锡能源结构转型具有重大意义,将助力国家稳步实现“碳中和”“碳达峰”这一宏远目标。
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席卷全球,封路、停产接踵而至。徐州送变电有限公司多方协调,依法合规办理开工手续,务实推进疫情高压状态下复工复产,重点把握复工进度安排、防疫物资分配供给、施工材料采购、施工队伍抽调等,明确任务分工,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抗疫、复工有条不紊,彰显国有企业的责任与担当。最终于年2月24日开工,成为疫情期间首个复工复产的千伏新建智能站。
面对防疫物资有限、交通运输受阻、劳动力短缺等棘手问题,项目开工期间又经历了两次大规模季节性雨水。年全年降雨天数高达天,其中6-7月无锡地区连续降雨48天,刷新了无锡市梅雨季节历史记录。年3-4月无锡地区再次大规模降雨,1个月内阴雨天气达到60%。徐送项目管理团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徐送铁*精神”,积极调整施工作业计划和时间,在两次不利气候环境下,完成了标准化开工、GIS拼装、铁塔组立和张力放线工作,省电科院设备耐压试验一次性通过。
无锡南(映月)千伏输变电工程的建设过程是徐送建设技术上的突破、规模上的挑战、管理上的提升。一是技术上的突破,千伏新建智能站具有安装技术难、调试技术新等特点,项目施工技术人员反复钻研设计图纸与方案,针对安装重点、难点逐个击破,针对调试回路繁琐、调试技术空白等痛点,积极与省检公司建立对话,启动“先培训,后实操,再操作”的方案,确保调试人员上手操作前有信心、能细心、必专心,圆满完成调试任务;二是规模上的挑战,千伏新建智能站电气安装规模相当于8个常规千伏新建站,线路施工铁塔最高超越米,最高跨越物达50余米,塔重最高达余吨,各项数据均刷新徐送历史施工规模;三是管理上的提升,由于施工规模大、任务重、工期紧,项目管理团队积极协调各部门集中攻关,站内施工人员最多达人,线路施工人员峰值达人,面对风险源,项目管理团队提前进行风险辨识和预控工作,采取刚性执行“一方案一措施一张票”,有效规避各类风险。
徐送接手项目伊始,便始终秉持“创新驱动匠心品质”的理念,以争创“国家优质工程奖”为目标,力争打造江苏电网标杆工程。积极申报QC成果两项、专利两项,并获得“江苏省建筑施工标准化星级工地”荣誉称号。联合省咨询公司研究开发并应用“智慧工地3.0系统”、GIS无尘化工作室和分体式防尘棚、“智能安全帽+工蜂信标”、光伏CPTED动态发光标识等先进技术。
徐州送变电有限公司*委与省电力检修公司无锡运维站*总支结对共建,通过组织结对,双方*员、技术骨干和新员工开展结对互帮,进一步加强专业衔接,开展技术攻关、创新科技成果,不断强化技术力量培养,建立安全风险联合防控体系和施工质量联合监督体系,确保工程零缺陷投运。组织与电科院技术帮扶、省检修学习培训等专项活动,聚焦现场安全生产、工艺标准、技术攻关、管理提升等工作,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难点问题。(李彪孔相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