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日出分明照,蓬岛相邻。
若要亲亲。
除是清闲只一身。
逍遥无事方能到,俯瞰迷津。
炼就重绕。
绕字有误顶上孤峰现宝珍。
——《采桑子昆仑山》王哲
说起昆仑山你会想起什么呢?
是神话里神仙修行之地,
是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
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道场所在地。
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是中国第一神山。是如今很多人想去感受的异域风光,它是青藏公路穿越昆仑山脉的必经之地、咽喉之所,是世界屋脊汽车探险线的必经之地,昆仑六月雪观光的重要景点。
今天我们要讲的不是神话也不是宣传其美景,而是想带大家去其山脚下的新疆策勒县看看。这个被被沙漠和戈壁分割包围成大小不等72块的国家级贫困县。年均降水量35.5毫米,年均蒸发量却达毫米,二者反差之大不到当地是感受不到的。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就来自这里。
“这些孩子就像我的孩子,他们的未来也是我的未来。”这是策勒县“送教上门”专职教师阿迪力,在面对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说的话。
阿迪力口中的孩子,都是因身体残疾只能在家接受特殊教育的少年儿童。为了给他们上门送教,阿迪力每天要四处奔波,最远的一个孩子家离县城有多公里。
阿卜杜巴斯提是策勒县第四中学初一学生,因患有视力障碍无法到学校读书。阿迪力便成了他的专职教师。
“今天的课是交通安全课。”上课时阿迪力一边说着一边把阿卜杜巴斯提引到他家院子里的一辆三轮车旁。“这是安全帽,来,你用手摸摸看。”阿迪力把安全帽拿到阿卜杜巴斯提跟前,让他用手指感受安全帽的形状,“安全帽可以在遇到交通事故的时候保护骑车人,或者减轻对骑车人的伤害。”
虽然被遮住了双眼,但是阿卜杜巴斯提非常的努力,每次老师上课,他会都用录音机把讲课的内容录下来,课后再慢慢听。虽然是在家学习,但他的普通话却说得十分流利,知识面也很广。他爱听电视、听动画片、听新闻联播,他笑着对记者说:“我喜欢音乐,我爱音乐,我梦想成为一名钢琴家”。
“感谢阿迪力老师送教上门。”阿卜杜巴斯提的父亲感激地说,“过去我觉得孩子看不到希望,现在我很欣慰,孩子有了自己的梦想。”
这仅是戈壁滩上的一个缩影,还有更多我们不曾知晓的控辍保学的故事正在发生着。千千万万扎根农村贫困地区的老师们用行动在告诉我们“一个也不能少”的教育口号不只是说说而已的。虽然自然环境艰苦,但在*和国家的*策与一线老师的滋润下正在逆势生长。
“我们县没有一个适龄儿童少年因病因残疾而辍学。”我想当老师说出这句话时神情一定充满了自豪和欣慰。他们创造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教育发展的奇迹
送教上门给与了残障孩子更多的可能,让无数,不知所措的家庭重新看到了希望,即使生活艰难,也能乐观开朗的笑对人生!
文章故事来源: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