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爱谈个人,只想讲团队。不愿回顾过去的成绩,只想提研究的进展。话危险,他觉得太矫情。聊辛苦,他说大家都一样。戴着一顶安全帽就扎进了灾区,日日夜夜和泥石流打交道。
他是崔鹏,年夏从中科院成都地理研究所自然地理专业硕士毕业,论文是《从地貌演变探讨泥石流发育过程》,由此开始了他的泥石流研究之路,并成为我国第一个“泥石流院士”,为我国的泥石流灾害防治作出了突出贡献。
"
芦山地震后,崔鹏在灾区勘察
“科学手段让更多人免遭次生灾害”
从事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山地灾害现场,而每一次,崔鹏都带队奔赴在第一线。在汶川特大地震、庐山地震和舟曲特大泥石流救灾中,崔鹏都参与了大量次生山地灾害科技攻关。
年5月14日,汶川地震后才两天,崔鹏和他的科研团队就一头扎进地震灾区,进行特大地震后的山地灾害考察。
他们提供的第一手观测数据,为震后的应急抢险、防灾减灾提供了决策所需要的科学依据。
震后很短时间内,依靠实地野外调查和遥感影像,崔鹏团队摸清了34处大的堰塞湖的基本情况,对于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