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尤兴益
一、巧用银针治病患
四、五十年前,我在铁道兵部队服役。当时施工条件简陋,安全设施落后,各种安全事故较多,因此部队层层配备医疗机构,医院,团有卫生队,营有卫生所,连有卫生员。各级医疗单位的医护人员也比较忙碌。在频繁的医护抢救实践中也同时锻炼提高了他(她)们的医技水平。
年春,我爱人去部队探亲期间,有一次生病在我们52团卫生队住院治疗,我一边照应爱人,一边在卫生队“采风”,体验生活。亲眼目睹了我们部队的白衣天使,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医学,使用小小银针解除患者病痛的神奇医技。
有位年入伍的小战士小张,在工地被突然倒下的支撑木砸伤了头部。幸亏他戴着安全帽,脑壳没有破,只是被砸成“脑震荡”,躺在病床上近一周了,还是一睁眼就天旋地转,不能下床走动。
这天上午,每天给他针灸治疗的曾*医来到他床前对他说:“我昨天晚上想到了一个穴位,想给你试试。”曾*医还告诉他,这个穴位处于小脑和中枢神经结合部,扎针有一定的危险性,扎针时你有什么感觉,一定要立刻说出来。
曾*医交代完就开始小心翼翼地扎针了,一边进针,一边问小张的感受,小张认真地体会扎针的感觉並且随时告诉曾*医,当他说“又麻又胀”时,曾*医就停止了进针,然后过一会儿再捻动几下银针,约二十分钟后,曾*医拔了银针,收拾好东西准备走了。
这时,小张突然觉得头脑里“嗡”地一下,象是箍在脑袋上的一道“箍”被剪断,头脑豁然开朗!睁眼一看,四周的东西再也不旋转了!他兴奋地叫住了刚走到门口的曾*医,喊道:“曾*医,我好了!”
曾*医闻声回头,又仔细检查了小张的情况,对他说:“看来今天扎的这个穴位是对的,不过你还不能过于激动,得好好休歇休息才行。”
曾*医离开后,小张哪里还躺得住!这几天困卧病床把爱说爱动的小张憋坏了,觉得自己已经恢复如初的小张很快就下床穿上鞋,整好装,去找卫生队附近单位的同乡战友,绘声绘色地讲述曾*医为自己针灸康复的故事去了。
小张一直到中午才回到卫生队吃午饭,吃过午饭他觉得头又疼了,躺在病床上脑子里像“飞车”的机器,怎么也停不下来,当然也无法休息,只好又请人通知了曾*医。曾*医闻讯赶来,一边温和地批评小张不该违背医嘱,到处跑,说了太多的话,一边打开了银针盒子,说:“你躺好,我再给你扎一针,让你好好睡一觉。”
小张乖乖地躺好后,曾*医又在他脑后扎了一针,就在曾*医慢慢捻动银针的时候,小张渐渐地觉得脑子里平静下来了,不等曾*医拔针,小张觉得一阵倦意袭来,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曾*医名叫曾德坤,原籍广西,转业后定居长沙,当时是一名30多岁的女*医。她从医学院毕业后,医院医疗队用针灸疗法治疗过聋哑人,使多名聋哑人恢复了听力,逐步学会了开口说话。
被铁道兵部队“挖”来后,在热心为部队伤病员治疗伤病的同时,仍然勤奋钻研医朮,是一位掌握多种医技的*医。她对干部战士都十分和蔼可亲,深受指战员的爱戴。算来曾*医现在也该是耄耋之年了,愿她老人家健康长寿!
二、一台使用针刺麻醉的剖腹产手术
年春,我爱人在铁道兵52团卫生队住院期间,我奉命观看了一台在卫生队手术室、靠针刺麻醉进行的剖腹产手术。产妇是当地一位姓葛的30多岁的农妇,她已经有了两个孩子,这是第三胎,胎位不正,但羊水已经破裂,幸好她家距离我们团卫生队不远,家属向部队紧急求救,于是被送到了卫生队手术室。
卫生队领导决定由曾*医主刀,用针刺麻醉进行剖腹产手术。並且通知了我和团报道组的一位同志,去现场旁观並及时进行新闻报道(我是“采风”,为文艺创作积累素材)。
那天上午8时许,我们穿上了白大褂,戴上了白帽子和白口罩,套上消过*的鞋套,和医护人员一起进了手术室。手术床的床头左侧放着一台针刺麻醉仪器,有一位“医助”负责操控。从外表看我们和医护人员一样,脸上只露出两只眼睛,分不出身份和性別。
产妇躺在手术台上,在胸部拉上了一层布幔,使她看不到手术情况。产妇头上和脑后扎着几根银针,银针尾部连着细细的导线,直通针刺治疗仪。进行药物麻醉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做好了,万一针麻不行,随时可以注射麻药。
护士给产妇肚皮上手术部位消*后,曾*医先用两个手指按了按产妇的肚皮,然后接过卫生员递过的手术刀,右手揑住手术刀一个位置(从刀尖到手指位置的距离,正好是产妇肚皮、包括皮下脂肪的厚度),认准手术部位,“噗”地一刀下去,就划开了产妇的肚皮。
随即将手术刀放进了手术器材盘,接过卫生员递来的止血钳,发现一个出血点就夹上一把止血钳,很快每根被割断的血管都被一把把止血钳夹住了。刀口两边躺满了两排各种型号的止血钳。在这期间,另一位*医及时用纱布吸(擦)干净了创口的血迹。接着,剪开子宫、取出胎儿、用吸引器吸净羊水……
在手术台上紧张忙碌的同时,另一边负责麻醉的*医助理不停地与产妇聊天,了解她的感觉,及时调整针刺麻醉仪上的电压和电流。还和她拉家常,问她家里的孩子们听话不听话,大孩子上学成绩好不好……
我们听到产妇说,她也听见了手术刀划开肚皮的声音,和止血钳碰撞的声音,知道医生在她肚子里翻弄,但是没有很尖锐的那种疼痛感,而是有一种说不清的不舒服的感觉,但是可以忍受得了。在手朮过程中,我们只是用眼睛看,往本子上记,始终一言未发。
▲卫生队值班时的照片。
到缝合刀口时,有两次产妇由于躺久了,憋了一口气,肚肠子猛然从刀口涌出来了,曾*医立即指示卫生员用消过*的纱布覆盖在上面,然后叫产妇呼气,配合医生一点一点地把肠子纳入腹中。产妇由于神志清醒,每次都能很好地配合。直到创口层层缝合完成,外面敷好纱布包扎结束,已近中午了。
产妇被送回病房后,曾*医还过一会儿就来问产妇有没有放屁?(了解产妇肠道是否通畅),下午四点多钟,产妇肠道通畅了,想吃东西,曾*医说,可以吃一点稀饭。卫生员为产妇熬了米粥,喂产妇吃了半碗。产妇连声感谢部队医护人员,(当时部队医疗单位给驻地老乡治病是不收任何费用的)。
随后曾*医对我们讲,针刺麻醉对患者大脑、神经基本上无损伤,而且在手术过程中能清醒地配合医护人员,术后身体恢复也比较快,是我们中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
编辑:方迎欣《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