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始终来自于人性,自从人类发明蒸汽机以来,交通工具由兽力进化至更快更複杂的机械动力,这两百多年来的演进,让人类生活有了突飞猛进的变革。但更多的危险也随著交通工具的进化而来,有别于汽车的包覆设计,俗称「肉包铁」的摩托车在安全性的进步上更是许多工程师与科学家们戮力的目标。今天就和各位聊聊摩托车的安全性进化史,也让各位更清楚自己的摩托车上有那些来自科技的安全保护。
ABS防抱死刹车系统
ABS(Anti-LockBrakeSystem)防锁死煞车系统最早于年应用于「飞机」上,由法兰西Automobile公司与航空界的先驱GabrielVoisin共同开发,之后年英国道路研究实验室则首次安装Maxaret防锁死煞车系统在于ROYALENFIELDSuperMeteor摩托车上,之后于60年代开始陆续出现在汽车上,而摩托车则要等到BMW在年推出的KRS车型上才正式搭载。
当年的ABS主机体积巨大,加上软硬体的技术瓶颈,后续维修的问题也层出不穷,于是给人ABS系统不给力的想法。
但在科技与材质的进步下,如今的ABS主机已经缩小至一张名片的大小(当然厚度不是),在车种的安装上也更加普及。更重要的是ABS系统能够降低因天候、车况与路面状况等紧急情况下急煞而造成的打滑现象,让意外造成的伤害降至最低。
还记得当初许多人为了摩托车是否要加装ABS的问题而吵翻了天,认为这不过又是厂商变相「涨价」的好借口,甚至还有人提出可「借用」其他车辆上ABS系统的论调。但到了年的今天,许多消费者在选购上已会将ABS系统列为买车的重点之一,说真的,ABS的好处真的只有「用过」才能知道真香。
如今摩托车后市场上也出现了大量的加装ABS套件,提供给一些原厂不带ABS但是又有ABS需求的用户去加装,不过大家在选择这种后市场改装件时一定要知道,改装的ABS是一定不如原厂配套的好的,毕竟原厂配套一套博世的ABS系统需要把整车发去博世匹配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量产,所以大家对于改装ABS这件事一定要慎重,非得要改,那也尽量选择靠谱的品牌以及改装店!
还有,谨记下面这种东西,千万不要去加装,根本就不是ABS,冒充ABS,实质上就是一个泄压阀,关键时候根本刹不住,得不偿失!
TCS循迹控制系统
ABS系统是处理由「动到静」的问题,而且要在煞车状态下才会开始辅助修正。但对于由「静到动」或是因「瞬间加速」所造成的后轮打滑问题,那就得靠TCS(TractionControlSystem)循迹控制系统来救回濒临失控的车辆。
TCS通常会以下列几种方式来控制车辆动态:
对一个或是两个车轮进行煞车控制。
减少或是抑制引擎点火,就是俗称的「断电」。
减少引擎的燃料控制,也就是俗称的「断油」。
如果车辆採用电子油门,则控制关闭节气门。
不管是用哪种模式,都是在降低但不完全切断引擎或是车辆的动能输出来达到维持车辆动态与循迹的效果,更进阶的TCS还能依照需求自行调整介入的时间。
循迹控制系统大多会与ABS共用由霍尔感应线圈测得的数据,在某种角度来说,有ABS硬体系统的车款理论上是可以增加TCS功能的,例如刚推出的七期DRGBT在升级ECU后就增加了TCS功能。除了原厂标配外,有些ECU开发商也推出了外挂式的TCS模组供消费者自行改装。
TCS在近年似乎也成了国产高阶车款导入的配备之一,只是又遇到了与当初ABS系统相同的状况,许多网友又觉得这是项「鸡肋」的配备,换组好一点的轮胎不就行了?要知道机车除了直线行驶外,更有许多过弯的状况,再黏再竞技的轮胎都有抓不住的时候,如何在这抓不住的时候透过TCS来帮助你保持最佳的抓地力,可不是有个「*金右手」就能解决的。
TCS与ABS一样都是摩托车必须配备的配备之一,有了TCS不会让你在下雨天的磁砖地上上演原地度犁田的尴尬戏码,更能降低在路上压到湿滑的标线或是其他异物时要面对的意外伤害。
进阶的弯道ABS-MCS(ABSPRO)系统
除了基本的直线防锁死功能外,厂商更是探索如何能在弯道中安全地使用ABS系统,而在年BOSCH发表了新一代的ABS系统,并将这套系统名为MotorcycleStabilityControl(MCS),结合了BOSCH自己的第九代ABS系统与TCS循迹控制系统,加上3D的倾角测量仪(IMU)与电子前后连动煞车系统。
这套每秒侦测次的安全系统,可以有效的在弯道中根据车速、前后轮抓地力、倾角等等信号,自动分配前后刹车的力道,让骑士在弯道中也可以放心的用力煞车。
除了可以降低弯中因急刹打滑的风险外,还可以防止油门突然大转而造成的孤轮,更可以有效的防止弯中LowSide的状况发生。不管你是用前刹车还是后刹车,BOSCH弯道刹车系统会自动分配前后刹车力道,让摩托车在任何状况下都保持稳定的行车动态。
BSD盲点侦测系统
说到盲点侦测系统(BlindSpotDetection),得先来谈谈什麽是「盲点」?所谓的盲点,指的是驾驶人无法透过直接目视或后视镜反射而观察的区域。人类的视野范围约在度左右,大于这角度的视野基本上是看不到的。
加上汽车的A、B、C柱等影响,驾驶者能注视的范围就更小了,所以要透过后视镜等工具来增加视野范围。不过,就算是有著后视镜等帮助,基本上还是有著「死角」的存在,如下图所示车辆左右后方的灰色范围就是「视觉盲点」或是「死角」的存在!
机车骑士虽然没有汽车的的眉眉角角,但安全帽款式也是影响视野的主因之一。加上机车体积较小,又不像汽车除了左右后视镜外还有中央后视镜可以弥补后方视野的不足。机车骑士果然是高风险的弱势族群啊。
终于,*事科技的应用还是造福了普罗大众,工程师在车辆前后安装了类似雷达的装置,透过雷达波的折射来侦测前、后方盲点区域是否有物体,并透过后视镜来显示侦测结果。盲点侦测系统普及后,大幅降低因为死角而造成的碰撞或是意外。至于那个大家都知道的倒车雷达只是最早的应用。
但汽车有盲点侦测,而风险更高的机车呢?工程师们努力地在机车上研究如何安装类似的机构,终于在年的米兰车展,BMW在CGT上搭载一套名为SVA(SideViewAssist)的盲点侦测系统,也是近代首度搭载盲点侦测的市售机车。这套系统是透过位于车前与车尾的雷达感测器来感应盲区的动态。
并透过位于后视镜支架上的灯号,提供骑士左右盲区的警示,自此开启了机车盲点系统的滥觞。
时隔多年后,在年底发表的DucatiMultistradaV4也配备了一套名为ARAS(AdvancedRiderAssistanceSystems)的骑士辅助系统,除了盲点侦测外也加入了ACC系统。
当然在这之后也有许多厂商推出「外挂式」的盲点侦测,其原理与构造大同小异。
ACC主动式车距调节巡航系统
盲点侦测的雷达系统既然可以用来侦测前后盲区的车辆,那是不是也能利用其原理来侦测与前车的距离,然后在跟车距离达到设定值时就提醒骑士或是自动帮你减速?这套在汽车已行之有年的ACC(AdaptiveCruiseControl)的主动式车距调节巡航系统,已在这两年变成许多车款出厂时的标配。
结合了车辆定速巡航系统的ACC,利用前方雷达系统的侦测,不仅能设定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自动调节车速,降低骑士在中/高速路况下长时间固定动作的疲惫感并增加行车安全。
随著科技越来越进步,ACC主动式车距调节巡航系统也增加许多安全功能,例如整合AEB自动紧急煞车系统后,当前方车辆速度骤降时,可提前侦测警示并自动刹车,避免碰撞或降低车辆损害。
在年底BMW宣布旗下新款RRT将搭载ACC系统,KTM也不落人后,宣布改款后的多功能车款SuperAdventureS也加入了ACC功能,先前提到DucatiMultistradaV4也随后加入ACC的行列。
电子式虚拟后视镜
这个看似未来车款才有的配备,其实在汽车上也还未普及,近期也只有Audie-tron搭载这项配备。原理是透过电子摄影镜头将画面传回车内萤幕上,用以取代传统后视镜的影像,好处是虚拟后视镜的低风阻低风切声、自动防雾、光线不足时自动启动夜视功能,以及切下方向灯自动转换广角(停车时会改向下延伸)的多样化功能,肯定是会比传统后视镜更为全面丰富且更安全。不过画面无法随着驾驶者视角而变化,需要多花点时间来适应。
机车目前还没有量产车安装电子式虚拟后视镜,不过在年底,SYM发表了一款电能三轮车EF-3,在车上就能看到配备电子式虚拟后视镜。
用镜头取代原有的后视镜,并在车内仪表旁利用萤幕来显示左右后方车况。虽然EF-3只是概念车,但已经看到这类产品在未来机车上的发展可能。
虽然目前还没有机车车款搭载电子式虚拟后视镜,不过Aeonmotor宏佳腾则是在旗下的智慧电车Ai-1Ultra上配备了DAPS(DeadAnglePreventSystem)死角预防系统,透过选配的行车记录器镜头,在方向灯启动时于仪表上显示后方即时车况。这设计让骑士对于后方车况可以多份参考,但对于预警这件事还是得依照骑士来判断,所以我们觉得DAPS其实比较像是电子式虚拟后视镜的一种概念。
当然所有的安全系统都是辅助作用,都是在你出现危险之后才会介入来保护你,但是我们要知道,电控系统是不能突破物理极限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带电控的车出事的新闻也屡见不鲜,所以,真正的安全是靠我们自己的,控制好自己的右手,安全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