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的原因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高精尖装备同场炫技,第二届武汉国际安全应
TUhjnbcbe - 2023/3/22 9:05:00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19日讯(记者施*见习记者魏旭平)8月19日,第二届武汉国际安全应急博览会在中国(武汉)文化博览中心(武汉客厅)开幕。本届应博会的主题是“科技引领·精准救援”,包括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应急动力舟桥、无人测绘船、水下机器人等一大批智慧应急运用及应急救援领域专用高精尖装备集中亮相,吸引了众多观展者的目光。

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

安全风险“一网感知”

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记者施*摄

在本届应博会上,湖北数字应急研究院首次亮相。该研究院由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华中科技大学、产投集团共同组建,重点开展应急融合通信、应急救援装备、数据赋能、物联网监测、空间灾害监测、模拟仿真、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攻关,为我省应急管理治理能力提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以及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全面支撑。在展台上的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上,记者发现该系统融合了应急、气象、自然资源、交通、住建等部门及燃气、水务等企业建设的城市安全感知网络,对城市各处的自然灾害、生命线、公共安全等风险实现全方位、立体化感知,推动城市风险主动发现、高效处置、科学预测、有效治理。

应急动力舟桥:

水上应急救援“航母”

应急动力舟桥模型。记者施*摄

在中船应急展台,长江日报记者看到了被誉为“应急救援航母”的应急动力舟桥模型。该装备集合舟、桥、动力功能于一体,每个浮体单元长10米,车行道宽5米,自带动力,最大通行速度可达10千米/小时,用于快速架设通道,克服江河湖泊等障碍,保障大型装备和人员通行,有效解决涉水抢险难题。它是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水上救援装备之一,是防汛抢险核心装备,可承载70吨,一次性群众转运人数达人。在年河南新乡的抗洪抢险中,中国安能出动两台该设备,一夜之间转运余名被困群众。

无人测绘艇:

急行中“画”出水下地形图

无人测绘艇。记者施*摄

汹涌的洪水中,一艘长约1.3米的*色小艇,由操作员远程遥控,在水面快速行驶,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小艇所过之处,水位、水深、流速、水下地形数据很快就在显示屏上生成。在武汉华测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展台,记者见到了无人测绘艇进行洪水灾情侦测的画面。

该艇内置集成了定位定向、测深、4G物联模块,带有超速马达,最大航速能达到7米/秒,遥控距离2千米,能够实现无人化航行测深和测流,并对水下地形进行建模。在年河南鹤壁洪水救援以及年长江防汛抢险综合演练中,该款无人测绘艇都曾大显身手。

系留无人机:

不用充电也能飞一整天

旭日蓝天(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前的无人机。记者施*摄

在旭日蓝天(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展台,摆放着一架“超长续航”的系留无人机。飞行时,一根长长的线缆把无人机与地面操作平台相连,源源不断为飞机供电,样子就像在放风筝。

工作人员介绍,这架无人机可同时搭载可见光、喊话、照明、通信等荷载,最高可飞50米,持续7×24小时高空作业,应用于侦察、通信、巡检等场景。“它的照明功能很强大,可以保证半径米区域都被照亮。”

缆控水下机器人:

“二指禅”把人拉上岸

缆控水下机器人。记者施*摄

在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台,一台小巧的水下机器人伸出机械手,安静地趴在原地。工作人员介绍,这是该公司研制的“河豚”系列缆控水下机器人,重量不到20千克,可以轻松放进汽车后备箱。最大潜水深度米,配备高清摄像头、声呐、水下定位系统、推进器和机械手等智能装备,具有全姿态控制的能力。现场展示的“河豚”装配一只钳形机械手,曾在打捞救援中,用“二指禅”扣紧一名潜水的成年男子衣物,将其拖拽上岸。

安全应急宣教体验车:

移动式VR安全体验馆

安全应急宣教体验车。记者施*摄

在博晟安全展区,一辆10米长的安全应急宣教体验车吸引了不少人驻足体验。它内部容纳了工伤事故动感VR体验舱、劳保用品虚拟穿衣镜、个人防护用品展示、工伤预防小游戏、安全帽打击体验、智能触电体验、多媒体工伤预防学习机等多种设备,同时配备有大型伸缩式LED屏幕,如同一个移动式的VR安全体验馆。在劳保用品虚拟穿衣镜前,选择不同的场景和装备,体验者可以看到自己“全副武装”的样子,同时系统会提示哪些防护措施没有做好。在工伤事故动感VR体验舱里,体验者可以身临其境感受火灾、高坠、泥石流等不同灾害的场景,同时学习如何安全应对。据了解,在中交二航局等企业,这种安全应急宣教体验车已经在各个工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宣教活动。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精尖装备同场炫技,第二届武汉国际安全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