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的原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获得性外伤性脑积水治疗 [复制链接]

1#

治疗

静止性和隐匿性PTH应首先选择随访观察。对于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PTH或顽固性硬膜下积液患者,可以考虑先修补缺损的颅骨以重建颅腔密闭系统,改善脑脊液循环动力学,并定期复查、随访,脑积水、硬膜下积液可能逐渐消失(如典型病例1)。但对于低压/负压性脑积水患者,局部皮瓣明显塌陷,需遵循低压/负压性脑积水处理原则,不宜立即修补缺损颅骨,否则可能导致局部皮层静脉性出血、梗塞等灾难性后果。对于明确诊断且腰穿放液试验等辅助评估提示改善者,应尽早进行外科手术干预(如典型病例2)。

典型病例1患者胡某,男,55岁,头部外伤行左侧额颞去骨瓣减压术后左额颞减压窗进行性膨隆2周(如下图1)

图1:左侧额颞去骨瓣减压术后影像

A.左额颞叶脑挫裂伤、左额颞去骨瓣减压术后1周,右额颞少量硬膜下积液;

B.1周后右额颞硬膜下积液明显增多伴左侧减压窗膨隆,出现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

C.行钻孔左额颞硬膜下积液外引流术后,积液减少;

D.拔除引流管后积液重新增多,改置入Omaya囊持续引流,局部骨窗膨隆回缩,但对侧硬膜下积液仍存在;

E.行左侧额颞颅骨缺损修补术后1天,对侧硬膜下积液减少;

F.颅骨修补术后1月对侧硬膜下积液消失。

典型病例2患者刘某,男性,37岁,年6月因“车祸后人事不省3h”急诊入院。外伤后头颅CT(图2)提示“双侧额叶、左颞顶多发脑挫伤并血肿,左顶部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查体:GCSE1V2M5=8分,烦躁不安,呼吸喘促,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迟钝,四肢可见活动,双侧巴氏征阴性。入院后急诊行“左颞顶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双额开颅右额血肿清除+颅内压传感器置入术”,术中测得颅内压8mmHg,遂回纳骨瓣。术后9天CT(图3)提示左侧颞顶部硬膜外血肿及右侧额叶脑内血肿清除满意,患者病情逐渐恢复,意识转清楚。住院14天后转康复中心继续治疗。出院时情况:神志清楚,GCSE4V5M6=15分,对答切题,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出院后随访,患者病情渐稳定,但于伤后3个月开始出现不爱说话,表达反应较慢,回答问题尚正确,家属未给予注意。术后6个月余言语迟缓更加明显,并行走不稳、大小便失禁。查MRI提示“外伤后脑积水”(图4),经评估检测MMSE评分14分,步态不稳,腰椎穿刺放液试验后第2天MMSE评分18分,步态行走较腰穿前好转。予以行右侧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术后第1天复查CT(图5)示脑室端引流管位置良好,术后患者言语增加,反应较前好转,效果满意。

图2:外伤后头颅CT

a双侧额叶、左侧颞叶多发脑挫伤和并脑内血肿;

b左侧颞顶部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

图3:伤后9天头部CT

c颅内多发脑挫伤合并血肿逐渐吸收;

d左侧顶部硬膜外血肿已清除,出现纵裂积液

图4:伤后6月余头部MRI

e、f脑室系统扩大,幕上侧脑室额角增宽,脑室周围可见明显间质性水肿,双侧大脑半球特别是额顶叶脑沟变浅或消失;

gEvan’s指数0.3,第三脑室扩大、变圆钝或呈气球样扩张;

h双侧颞角宽度≥2mm;

i双侧大脑半球特别是额顶叶脑沟变浅或消失

(一)药物治疗

可尝试使用抑制脑脊液分泌的药物或利尿剂,但药物治疗的效果不理想,多数不能控制病情的进展。

(二)暂时性脑室外引流

包括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侧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术或皮下Ommaya囊植入术等,可通过引流脑脊液在短时间内达到缓解颅内高压、引流血性或感染的不正常脑脊液、促进脑脊液廓清等目的,进而缓解脑积水症状。一般作为永久性脑室分流手术或三脑室底造瘘手术的前期准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脑积水的问题,停止外引流后可导致原有脑积水的症状反复。值得注意的是对低压/负压脑积水患者,持续低位的脑室外引流是必需的,直至脑顺应性恢复,脑室内不再低压/负压后,才可考虑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或颅骨修补术,期间禁止行腰大池外引流。

(三)侧脑室分流手术

是治疗PTH最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其中以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应用最广泛,其他分流术式包括侧脑室-矢状窦分流术、侧脑室-心房分流术等,对部分有腹部手术史、腹腔感染的病人者,是可以尝试的选择。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展了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PTH,获得不错的效果,可作为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的补充。

(四)脑脊液颅内转流术

以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最为常用,其他内转流术还包括中脑导水管成形术、透明隔造瘘术、终板造瘘术和脑室内新生隔膜造瘘术等。随着内镜手术设备和技术技巧的进步,有学者已开展软质神经内镜下脑积水相关的手术探查和治疗,对部分复杂病例达到不错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