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建立我们的家长互助群以来,有许多家长私下跟我们反映孩子的问题。
“我家孩子上初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延,经常喊头痛,沉迷网络游戏,经常旷课不去上学,现在说不去上学了!唉,真令人操心啊!”而这种情况,经常可以再我们的咨询室看到。
现在厌学的孩子越来越多,致使很多的家长愁的无可奈何。
厌学的原因非常复杂,一般都需要让孩子来我们咨询室做详细的解析,但是我们总结了一下,分别是社会、教育制度、家庭、个人心理四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我们通过近些年的咨询案例分析出来两个类型:
第一类是不愿去上学,但对学习并不排斥。是因为外部原版因导致的不想去上学,可能是家庭不合,学校环境让孩子感到反感等等。
第二类是对学习本身感到厌倦。对于第二类现象,可能是我们家长的教育方法出现的错误所导致的,也就是我们经常惯用的四个错误方法。
那么,是哪四种错误的方法呢?
以下我们来逐一揭秘。
一:迫使孩子不适当地“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是由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先提出,指的是对所学内容达到初步掌握的程度之后,再用原所花时间的一半去巩固强化,这样所学的知识会更牢固。
适当的“过度学习”是有用的,但不适当的“过度学习”会发生“正正得负”的现象,使学习的效果下降,并且会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分散、大脑反应迟钝、厌倦、沮丧、烦躁等消极反应。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情况,就很容易引发厌学情绪的出现。
有些家长急切地想要孩子成才,把自己没有达成的目标强加给孩子的身上或者把孩子当成一个跳板,能让自己的家庭阶级上升这样的想法。
为了这样的目标去忽视了劳逸结合,逼着孩子去学习。如果孩子的成绩一旦下滑就对孩子进行惩罚的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到孩子,这样就会让孩子产生严重厌学的情绪,因为他知道一旦考不好就会收到惩罚,如果经常处在这样的提心吊胆的生活中,那么最后孩子的状况就会不容乐观了。
顺从性的孩子会特别听父母的话,他们会担心父母抛弃自己或者不爱自己,这样的他们很容易把父母对自己的严苛要求自我吸收,形成严厉的自我,如果一旦学习成绩下滑或者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学习上,他们就会非常的愧疚和自责。
“当我稍稍停下来,听一会儿歌,或看一会儿手机,就会有很强烈的愧疚感,非常自责。我必须让自己一刻不停地学习,除了吃饭和睡觉,每时每刻都在学习。而且每天不能让自己睡眠时间超过4个小时。”15岁的孩子说。
由于长期这样处在极度焦虑的生活中,他甚至产生条件反射的生理症状,一做作业就手抖,一上课就心跳、出汗,一考试就头痛、眩晕。
我们的学习过程是各长跑运动,如果一开始就用力过度的话,我们最后的路程将会没有体力去维持,很有可能就会放弃甚至是退出。
二:对孩子实施“情感绑架”
“情感绑架”,就是用道德和情感关系来胁迫对方听从他们的意愿,使对方无法放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有些父母以“情感绑架”的手段来给孩子施加压力,迫使孩子遵从父母的命令去全力学习。
例如:家长双方或一方对孩子说,爸爸妈妈感情不和,老早就想离婚,但为了孩子不得不勉强在一起。孩子只有刻苦学习才对得起父母所作出的牺牲。你只有学习成绩好,我们下半辈子才有意义。
或者:我们本来想生男孩子或者要二胎,却生下了你,本来不想要你,但不忍心还是把你留下来,所以你必须努力学习,以后找好工作,赚钱报答父母不弃之恩。诸如此类的道德绑架,就是把孩子夹在火上烤,为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所以厌学情绪出现了。
三:给孩子灌输绝对化的观点
有些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努力学习,会经常向孩子灌输一些绝对化的观念。
比如,经常对孩子说,如果学习不好以后肯定会没有出头的日子,肯定会落到一个悲惨的下场。
“你不努力学习以后就只能去扫大街!”“你学习不好,长大后就等着捡破烂”“你这样的成绩,就会让人家看不起”还有这样类似的话语,实际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恐惧营销”。
未成年的孩子潜意识很容易接受暗示,你说的任何的话他都会吸收接纳,这样的话你说的好坏他都会去接受,同样,你说他会过的不好,他就会不好。
学习活动总与恐惧、焦虑、压抑等负性情绪相连接,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导致孩子从潜意识里面讨厌与逃避学习。
四:重成绩,轻关系
有些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对孩子的情感关怀。只抓孩子的学业,而忽略了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培养。
父母长年忙于工作,或缺乏爱的能力,对孩子从小缺少陪伴与关心,以为花钱抚养孩子,供其吃穿住行、上学读书,就已尽到了父母的责任。
在未与孩子建立起稳定的安全型依恋关系的情况下,却又对孩子有很多控制与约束,在日常生活规则与学业成绩上对孩子要求很高,还要孩子绝对服从家长的意志和安排。
受到忽视和控制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温暖,觉得自己只是执行父母意志和实现父母愿望的工具。
孩子们无法做自己,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于是变得做事被动,缺乏目标,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更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他们努力学习并非出于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也非出于对父母的孝道,而更多只是出于必须依赖于父母才能生存的需要。
当关系疏远了,积累了很多的怨恨。孩子就可能在潜意识或意识中,让自己的学习失败,比如出现情绪障碍或身体疾患,不得不请假、休学。还有的患上考试焦虑症,平时学习还不错,一到考试就发挥失常。最终就是要发动自己的能力去攻击父母。
总而言之,我们家长要做好心理预防,不要用着四种方法去对待孩子,并且学习如何正确的去引导孩子教育孩子,这样才是正确的道路。
比如:
引导孩子劳逸结合地学习,而非不适当地过度学习;
父母自身的理想、目标、婚姻幸福和价值实现等,均交由自己负责,而非“外包”给孩子;
不向孩子进行学习的恐惧营销;
学会爱孩子,意识到孩子比学习更重要,肩负起为人父母的责任,与孩子建立安全亲密的亲子关系。
当然,如果孩子厌学的情况已经发生,且情况较为严重,仅凭父母之力,很难扭转局面。有些父母道理上知道该怎么做,但落实到行动上,会因自身、情绪、原生家庭创伤等,无法做到正确对待孩子。
有些孩子自身的气质和神经系统类型会给父母带来很大的挑战。此外学校人际因素、孩子在外遭遇创伤事件等,均对孩子厌学造成影响。因此,当发现孩子出现厌学、沉迷游戏或长期闭门不出等情况,需及时求助于专业的心理辅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