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跟老大约定每周末有两次玩游戏时间,上周有一次没有使用,昨晚放学跟我打电话说,晚上作业少跟同学约好一起联网玩游戏,我提醒了一下前提(做完做好)就答应了。下班我回到家之后,老大吃了点饭就开始玩起来了,我吃完饭就忙着给弟弟安装新买的一辆小汽车,两个相安无事,我也忘了时间,还有觉得跟同学约好就让他玩会吧。等到9点我要下楼陪陪弟弟开会车,叫他一起下去跑步,他说很快就可以了让我先下楼,我相信他。留在楼下有20分钟,期间打过2次电话,每次都说还没有玩完,很快再等等。最后我看时间也有点晚了我就跟弟弟回家了,他还在继续玩,我开始有点焦虑了,意识到玩的时间太长了,然后就倒计时让他关掉ipad。他按照催促结束时间放下了,开始进入不开心阶段,说自己很烦不想理人,我催洗澡也不去,自己在那里抱着一本书看,我就偷偷打电话求助猪队友,爸爸打过电话来也不知说的啥,哥哥彻底激怒了,他觉得是我告的状爸爸打电话批评他的。爸爸打第2次电话,问啥也不说话,但也淡定,爸爸挂掉电话后,就开始很烦的样子,用手抓头发,感觉很痛苦的样子。我见到这种情况就心软了,然后告诉他碰到烦的时候可以怎么做等,鼓励他说出自己的烦,都没有用,然后就任由他折腾。
过程中说很烦让我走开的话也有几次,最后我看到时间太晚就哄他赶快睡觉,最后自己吃了个小面包然后告诉我是烦躁是因为差一点点游戏就升级了,但因为我催打错了失败了,我跟他道了歉,然后告诉他以后碰到这种情况可以跟我沟通,还有玩游戏是为了娱乐,如果因为玩还有不开心,那玩游戏就要重新考虑一下了,因为太晚没有聊太多就睡觉了。半夜我醒来后睡不着了,自己在那里后悔昨晚没有按照约定规则跟他确定结束时间,没有坚持自己的原则,想到哥哥听到爸爸电话声或接完爸爸电话后烦躁的样子,我也有点焦虑,最后睡不着了。反思觉得可能是自己从小太娇纵已经养成这些臭毛病了,鼓励自己面对问题努力看看怎么修正一下。今早我就装作不舒服,让他自己起床自己收拾上学,觉得比我早上催他做的好。
我有3个疑惑:、哥哥因为我焦躁催促导致烦躁的情况正常不?2、在哥哥焦躁时我应该怎么做?3、怎么跟猪队友配合好,一方面能助力哥哥减少烦躁情绪,二能鼓励哥哥说出自己的想法。其实后来想想,他在看书的时候也许不该给爸爸打电话,可能他看一会书就调整好了(还有,处理这件事的时候我撒了谎说中间没有给爸爸打电话,担心让他缺少安全感吧,也不知做的对不对)。
答————————————————
谢谢这位家长如此详细地描写了这个事件的过程,我们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在宽容和严厉之间摇摆。先宽容,宽容后看到孩子不自觉,就严厉起来,严厉了孩子有情绪,妈妈又为孩子的情绪感到担忧和自责。这样的摇摆,在育儿中挺常见,因为身为父母我们一方面希望孩子开心,另外一方面有要履行管教他们的责任。只要我们对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加以回顾,就可以看到我们是怎样“摇摆”的。中正的态度是保持和善且坚定,和善指的是对孩子理解,明白孩子喜欢玩游戏,需要游戏社交,而且孩子的自控力有限,没有过度纵容,坚定指的是和孩子有明确的约定玩手机的时间,到时间了言简意赅地提醒孩子,并且友善地跟进孩子遵守约定,并且对孩子放下手机给予及时鼓励——对他遵守约定表示感谢。
我看到家长已经从反思中得出了“后悔昨晚没有按照约定规则跟他确定结束时间,没有坚持自己的原则”,这是非常棒的反思,我们不会从经验中成长,我们会从对经验的反思中成长。然而,仅仅反思自己不应该做什么还不够,需要再进一步想想“下次同样情形发生了,我要怎么做怎么说”,这次是解决方案,有了解决方案下次才更有可能实施。解决方案可以使我上一段提到的和善与坚定地跟进约定。
回答这位家长的三个疑惑:
、哥哥因为我焦躁催促导致烦躁的情况正常不?——正常。没有人喜欢被催促,特别被催促停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正在看自己最喜欢的综艺节目,而你的伴侣催促你停下来,去做家务,你会烦躁吗?
2、在哥哥焦躁时我应该怎么做?——特别好,你看到了一个隐形的东西——情绪,焦躁就是一种情绪。对待情绪,最好的方式是认可它,接纳它,允许孩子有这样的感受。可以跟他共情,把他的情绪说出来。虽然,共情不一定能立即安抚孩子的情绪,令到他迅速平静,但是至少让孩子知道他有情绪是可以的,是安全的。这对他情绪渐渐平复非常有帮助。我看到,在你的例子里,孩子吃了个小面包开始述说自己情绪背后的原因了,看来吃点东西是能够帮助他感觉好起来的,下次可以试试给他一点吃的。
3、怎么跟猪队友配合好,一方面能助力哥哥减少烦躁情绪,二能鼓励哥哥说出自己的想法。其实后来想想,他在看书的时候也许不该给爸爸打电话,可能他看一会书就调整好了(还有,处理这件事的时候我撒了谎说中间没有给爸爸打电话,担心让他缺少安全感吧,也不知做的对不对)——我看到你的队友和你配合得不错,你一给他电话,他立即行动了,可见他很重视,想要帮助你。从意愿上来讲,他显然是个好队友。至于行动策略上,他该怎样配合帮助你,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你们俩一起商量好下次这样情形要怎么做,所有的配合都需要提前沟通和练习的。
最后,我想说说,我在这个提问中看到很多“担心”,担心孩子不开心,担心孩子缺少安全感……“担心”最差的礼物,是对自己和孩子的没信心,是对未来的诅咒。把担心扔掉,做眼前该做的事情就好。养孩子没有绝对的对或者错,咱们做父母的,都是有时候做得好点,有时候做得糟点,起起伏伏就是生活的本色,相信对孩子来说,做真实的父母,比做正确的父母更重要。因为真实代表着有情感、有期待、会犯错、也会调整。
以上解答根据提问者的描述提供,仅供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