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疳积的病因最常见的是输入消化系统的动力功率不足,另一个是颅压高。笔者治疗小儿疳积,根据两类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疗效明显。
①
小儿疳积是中医学儿科常见病,是古代儿科四大要症之一。疳积的临床表现是脾胃功能羸弱,食欲差而便溏或便秘,积滞腹胀;体形消瘦,精神萎靡呆滞,呈明显营养不良之象。
小儿疳积可分为原发性疳积和继发性疳积。
传统中医认为疳积的主要病因是喂养不当,过食肥甘导致脾胃受损、功能不良。这类疳积是原发性疳积。原发性疳积相当于西医学的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症,其特点是消化系统没有器质性的病变[1]。
除以上原因外,还有消化道结核病、肠道寄生感染等可引起疳积。这类疳积是继发性疳积,把原发病治愈就可治愈。
本文集中讨论原发性疳积。总而言之,原发性小儿疳积即小儿消化不良症,是小儿脾胃功能不良(消化系统功能不良),导致小儿发生慢性营养不良障碍,既有消化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又有慢性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消化系统功能不良是原因,慢性营养不良是消化不良的结果,反过来又可使消化功能不良的程度加重。
②
笔者认为,消化系统是一个生物单元。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的有用功率不足引起的,而其有用功率不足,是由于输入消化系统的动力功率不足引起的。有关原理,请参阅生存边界之动力功率极限定律,《人体健康模型初探(六)》。消化系统输入动力功率不足,是小儿疳积的最常见原因。
小儿疳积还有另一个不那么常见的原因是脑神经系统肠胃中枢受压迫所致,而其更深一层的原因是颅压高。这种颅压高,既可能是全颅压高,最常见的是先天性脑积水之颅压高;也可能是颅压不均匀的局部颅压高,最常见的是自闭症患儿、先天愚型。这种类型的小儿疳积,一般与消化系统输入动力功率不足无关,而与中枢神经系统的丏阻过高有关。有关概念请参阅《人体健康模型初探》。
③
关于小儿疳积的治疗,西医和传统中医都认为要改善患儿的生活方式,改善饮食结构和习惯。
传统中医药物治疗疳积,主要针对其理解的不同病因而采取消积导滞,或健脾益气的方法。另外,必要时辅以其他对症治疗方法,例如清肝清大肠、补肾阴补肺大肠经,等等。
传统中医治疗疳积,还有外治法:挑疳积法。具体方法又分挑四缝穴法和挑脂法,都是用针挑破手指上的特定部位,挑出液体或脂肪小体。挑疳积法源远流长,有确切疗效,弊端是小儿疼痛难忍,且有可能损伤神经,影响手指的灵活性,留下后遗症。
西医治疗疳积,是应用药物治疗,包括促胃动力药,抗抑胃酸药。对某些患儿,还采用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甚至抗焦虑、抗抑郁药物[2]。
但是,总的来说,传统中医药物和西医治疗小儿疳积的效果都未够理想。其疗效甚至没有挑疳积法那么确切。
④
笔者治疗小儿疳积,根据两类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因输入消化系统的动力功率不足引起的疳积,治疗方法是调节体内的丏流分布,提高消化系统对人体丏流总量所占比例,从而增加输入消化系统的动力功率。远期治疗方法,还可以通过增加体内丏流总量的方法来增加输入消化系统的动力功率。
对因颅压高引起的疳积,治疗方法是通过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无效丏阻来降低颅内压。无论是全颅颅压高还是局部颅压高,这个方法都是有效的。相对而言,对局部颅压高患儿的治疗,更容易见成效。
以上两种治疗方法,都是应用系列中药配方颗粒。前者方法是调整体质结构从而改变丏流在体内各系统的分布比例,后者方法是补阳以化湿。
笔者的临床经验证明,这两种治疗方法有效,且疗效持久稳定,停药后疗效能长久存在。
年4月23日于颐园
[1]《8年制大学教材·儿科学》第3版第页。
[2]《8年制大学教材·儿科学》第3版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