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痛点与需求
1.业务挑战
-极端环境(火灾、地震等)下通信中断,指挥调度低效
-现场人员安全状态难监测,伤亡事故风险高
-多部门协同作业时,音视频数据分散难以整合分析
-传统设备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复杂应急场景需求
救援现场
2.核心需求
-构建"人员防护-实时感知-智能决策"三位一体应急体系
-实现灾害现场"人、机、环"全要素数字化管理
-确保跨部门指挥调度与应急响应效率提升30%以上
二、系统设计
1.硬件设备组合
设备类型
功能特性
4G/5G执法记录仪
-防爆防水(IP68)
热成像模块
语音对讲
人员定位
碰撞感应自动报警
智能安全帽
-集成摄像头/气体传感器
生命体征监测(心率/体温)
北斗高精度定位途强执法记录仪
2.系统架构
[前端设备层]
执法记仪+智能安全帽+无人机(可选联动)
↓
[网络传输层]
专网4G/5G+自组网Mesh+卫星通信(三模冗余传输)
↓
[智能平台层]
应急指挥云平台(GIS地图/AI分析/多源数据融合)
↓
[应用终端层]
指挥中心大屏/移动指挥车/PAD单兵终端
三、核心功能模块
1.现场感知与预警
-环境监测:实时传输温湿度、有毒气体浓度等数据,超限自动告警
-人员安全:监测作业人员生命体征,昏迷/跌倒自动触发SOS定位
2.智能指挥调度
-集群通信:支持台设备同时在线,语音指令穿透高分贝噪音环境
-热力图分析:通过执法仪热成像数据生成火场温度分布图
途强执法记录仪远程指挥调度
3.证据管理与复盘
-多视角记录:执法仪(第一视角)+安全帽(第三人称)同步录像
-时间轴回溯:关联卫星遥感数据与现场视频,还原灾害演变过程
-区块链存证:关键数据实时上链,符合《应急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
四、关键技术
1.自适应网络切换技术
-公网中断时自动切换Mesh自组网,保障最后1公里通信
2.多模态AI分析
-语音指令识别(方言/含噪环境准确率>92%)
-视频智能抽帧:从10小时录像中提取关键事件片段(<5分钟)
3.低功耗设计
-智能安全帽持续工作18小时,-20℃~60℃宽温域运行
五、典型应用场景
场景
解决方案
森林火灾
热成像定位火源→安全帽监测消防员体温→无人机联动绘制火势蔓延模型
危化品泄漏
气体传感器预警→AR显示处置流程→执法仪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