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的原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4小时巡查机器人AI摄像头看杭绍甬高 [复制链接]

1#
补骨脂注射液零售价你了解多少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5481.html
补骨脂注射液零售价你了解多少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5481.html
00:07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余雯雯通讯员韩成功郑佳珍

为了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置工地突发事件,同时利用科技手段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人身伤亡造成的损失,保障现场管理人员和一线产业工人的安全,更好地提高项目团队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的现场处置和监督能力,10月19日,由浙江交通集团主办,杭绍甬公司承办的建设项目“智慧安监”现场会在浙江交通集团杭绍甬高速杭绍段项目顺利召开。

建设工地的安监系统究竟有多“智能”?

不妨跟着小新闻记者去杭绍甬高速杭绍段上虞预制厂转一圈。

先来科普下,现在建造高速公路,和搭积木有些类似,路面的梁板,一般都在工厂里先做好,然后运到施工现场拼装。

这个预制厂,就是生产T型梁板的,整个工程所需的3.4万片梁板,其中1.7万多片是在这里生产的,高峰期每4天生产一片。

整个占地多亩的场地,每个环节的安全隐患如何排查,如何保障无死角安全监管,有效解决“人少事多”的监管挑战?

建设项目中的“智慧安监”发挥了大作用。

在流水线制作场地内,首先进入视野的,就是这个1米多高的四轮机器人,它是一款智能机器人安全官,大家都亲切的叫它“小安”。

它的头顶装有度全方位环绕的AI摄像头,能一路发出安全提醒;还有人脸识别功能,能判断施工人员有没有佩戴安全帽;发出高温警报、对危险气体进行监测、车辆检测等功能。它沿路巡查的视频,还会及时发回后台进行实时监管。

“它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这种功能的机器人在全国高速公路建设中应该算是第一款。”杭绍甬高速杭绍段项目公司安全处处长伍建和亲切地称“小安”是个不拿工资的安全官,只要给它设定巡查范围,它便可以根据设定,24小时不间断巡逻,没电了自己还会去充电。

梁板做好后,在运输出场的区域中,场内的十几台吊装起重机两侧都会安装AI摄像头,它们能自动识别监控中工人的劳保用品未正常穿戴、吊装区域人员进入等违章行为,并通过现场广播、通知现场负责人等形式提醒工人改正。

“吊装梁板时,如果有异物入侵会发出警报,还能自查设备本身,实时识别有没有结构变形、出现裂缝等情况,能预防很多安全隐患。”伍建和介绍,在AI视频智能识别技术隐患处置后台,管理人员可以掌握安全生产状况的实时统计数据,包括接受隐患数据、分拨隐患数据、退回隐患数据、隐患处理数据及隐患接受分拨处理的地理分布状况。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给小时新闻记者演示了处置方式,通过隐患处置后台,工作人员能够自动接受安全员移交、工人反映的安全隐患及领导交办事项。对于安全员移交的隐患,在人工分析评判的基础上再退回督改或分拨交办。同时,该平台还可以督促安全员限时整改一般隐患,分拨较大隐患到相关部门,督促相关部门限时落实整改并反馈。

伍建和说,“智慧安监”最大的优势就是让数据“多跑路”,探索科技化手段应用安全管理工作,提高项目安全监管效率,实现“看得见、管得住、可追溯”的智慧安全监管目标。

此外,特种设备的监控预警管理也是本次现场会的亮点之一。

据统计,杭绍甬高速杭绍段吊车、塔吊、龙门架、大型运输车辆等特种设备共有多台,整合众多的设备监管平台,利用人脸识别、物联网感应等监管手段来实现“定人定设备”的智慧监管之外,还能监控设备运行过程中车速、疲劳驾驶、关键结构受力等情况的实时监测预警。

据了解,为了解决当前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各自独立运行、信息数据不能共享等问题,杭绍甬高速杭绍段全力打造智慧安监综合安全管理平台,形成“1+N+1”智慧安监体系,即1个综合安全管理平台、N项AI物联网应用模块、1个数据处理展示中心,实现安全管理线上办理。同时,探索多种智能化手段对现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监测预警并提出解决方案,提高监管效率,基本实现了项目建设“智慧安监”全过程覆盖。

省交通集团相关人员表示,杭绍甬高速杭绍段的“1+N+1”智慧安监体系可形成“存、办、督”的闭环管理,做到了对项目的安全情况心中有数,对隐患整治有监督,安全无漏项。

新闻+

杭绍甬高速杭绍段项目,计划年建成

杭绍甬高速杭绍段项目为国家高速公路网项目,已列入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智慧交通率先推进项目,是浙江省推进“四大建设”的重点项目和浙江省智慧高速公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年6月8日,被交通运输部确立为全国首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

杭绍段整个项目起于杭州市萧山区南阳街道,向东经过萧山区、钱塘区、柯桥区、滨海新区、上虞区,终于上虞区与余姚交界处,全长约53公里,主要为双向六车道高架桥,设计时速公里/小时(预留公里/小时),总投资亿元,计划年建成。

沿线设置10处互通立交,服务区2处,管理中心1处。同步建设越东路、崧厦2条互通式立交连接线共15.3公里,恢复建设红十五线14.4公里,另建设智慧高速测试中心1处。

建成后将完善国家和区域高速公路网络,缓解杭甬高速公路交通压力,提高国家高速公路网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和路网保障能力,促进杭州湾城市群和产业带进一步发展,加快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大湾区建设,对于推动浙江省大湾区、大通道建设,打造“智能、快速、绿色、安全”的智慧高速公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